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正文

东营市实验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9.09—2022.08)

2019年10月08日 11:04  点击:[]

一、发展现状

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机制模式逐步优化,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德育和文明建设持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领先水平,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定位度不断提高。

目前,学校是国家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百所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具备了跻身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品牌学校的基础。

二、发展愿景

2019—2022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办好更高质量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学校促进内涵发展、创建致远教育优质品牌、建设艺体科技特色名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学校管理体制理顺划转开发区后抢抓先机、主动作为、乘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理念先进、条件一流、办学规范、质量领先、特色鲜明的区内典范、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品牌学校,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为宗旨,以深化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特色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建立科学、务实、高效的现代化服务保障体系为支撑,推进学校优质卓越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促进,实施扁平化管理和项目化管理,不断优化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干部履职能力、学校各项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着力推进名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专业自信、成就卓著、社会尊崇、职业幸福的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完善照亮学生心灵的德育体系,构建更科学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塑造懂规矩、明事理、乐学习、求上进的现代中学生。

(四)进一步夯实常规教学基础,着力提升致远教育课程品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以致远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明校园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创建特色校园。

五、实施路径

(一)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党建业务两手抓两促进,不断优化制度机制,提升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

1.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认真落实学校党建工作党委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创建特色品牌为提升点和着力点,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有效推动学校中心工作,提升党建工作在全市的影响力,争创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探索构建“核心引领、监督保障、先锋带头、品牌打造”的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全面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支部班子建设,落实“双培养”机制,建立党员名师工作室,深化“致远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加强党建工作典型培养和宣传,大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2.强化和完善民主治校,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体系

定期召开教代会,集中民意民智,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多元贴心服务,让教职工感受学校大家庭温暖;建立教工文娱、体育社团活动机制,面向全体教工组织多彩活动,建设家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

3.加强团队建设,认真做好“党建带团建、全团带队”工作

优化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管理,健全大中队建设,使中队活动真正成为少先队员展示自我的舞台。科学规划、积极开展多元多样的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增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建立健全和完善明确的工作职责、运行规则、评价导向,处理好继承和发展、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形成系统、互动、高效的管理流程,实现学校的全面、全员、全程科学管理。

5.创新机制,提高行政效率

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改革再深入、效率再提升为总要求,进一步探索符合学校实际、促进学校高位发展的智慧型管理方式,破除制约束缚教师创新创造的制度机制弊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简会议文件,优化校务办事流程,探索网上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师生家长行政事务办事时间。

6.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加大督导力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改进与发展的目标;注重整体性评价,着力从促进教职工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入手,将个人、团队、业绩评价进行整合,强化团队评价,培养团队精神,凝聚整体发展共识;注重激励性评价,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不断创新创造。

(二)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着力推进名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专业自信、成就卓著、社会尊崇、职业幸福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提升师德师风师能

明确教师队伍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通过专题学习教育、教研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抓住重要节点,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规范教育,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保障教师队伍在健康轨道上发展。

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构建科学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围绕“四有一创”教学文化创建,制定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处、年级、学科发展中心、教研组在教师培养方面的职责,探索建立教学研究室,推进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推进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优先支持政策推进各类名师工作室率先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市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师;全面落实《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发展工作的意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视野宽、业务强、思进取、有活力、能担当的青年教师队伍。

3.强化教科研工作,培育科研名师团队

启动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和推动教科研工作,立足研究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以小微课题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加入国家级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和重要教学成果实验推广;深入研究我校与教育现代化标准的差距、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以及学科教学“减负增效”的措施,突破经验主义做法,破解教学工作中高耗低效的重复性劳动及教学质量“高原反应”等一系列难题,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三)进一步完善照亮学生心灵的德育体系,构建更科学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塑造懂规矩、明事理、乐学习、求上进的现代中学生

1.进一步完善照亮学生心灵的德育体系

全面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做照亮学生心灵的德育为主线,以夯实常规为基础,以德育科研为动力,以提高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加强班级教育团队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构建四个年级相互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2.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切入点,完善照亮学生心灵的德育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旗帜鲜明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开发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教育等精品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3.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建立学段衔接、学科渗透、内外融通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基础,做细做精主题教育,做实做活走心的个性教育,强化教育活动的仪式感,着力让学生懂规矩、知敬畏、明事理、端品行,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不断增强“照亮学生心灵”德育品牌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4.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强化学校工作的育人功能

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强化教师队伍的育人功能,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大规模办学形势下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等;进一步明确班级育人团队职责、团队成员职责,打造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以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班级育人团队;继续推行班主任选聘、竞聘制度,做好班主任(后备班主任)导师制工作,探索班主任梯级培养机制,拓宽班主任培养和培训渠道,积极开展校内班主任交流和研讨工作,加强后备班主任的培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完善家长学校课程,推动社区共建,发挥各类实践基地育人功能。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调控、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咨询教师专业素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水平,争创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四)着力提升致远教育课程品质,深化“学思”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致远教育课程品质

严格依法依规管理,抓紧抓实课程建设和实施,开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把国家课程做活,把地方课程做实,把校本课程做精”的学校三级课程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和完善致远教育课程体系;启动东营市实验中学课程品质提升项目建设,推进以课程变革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六、七年级要认真做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总结提炼工作,八、九年级要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人生规划指导等创造性推进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践探索。

2.加强常规管理,推进减负增效

加强对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改进集体备课的形式,提高集体备课效率,探索教案改革,分类试点推行电子教案;加强课堂管理和监控,规范教师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加强作业教学研究,提高作业实效,总结推广自助餐式作业的优秀经验;加强学生练习资料编写管理工作,用1—2年的时间形成各年级学案基本模板,各年级每年进行修改完善;建设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积累好教案、课件、图片、视频,充分利用好各类网络资源,探索学校优秀教学资源网络化管理应用机制;认真组织好单元诊测和期末考试,建立指标全面的成绩分析模板和报表,认真组织好教学质量分析;进一步推进帮扶机制建设,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学困学生实施有效帮扶。

3.坚持深度教学导向,丰富学思课堂教学思想的内涵

坚定不移推进学思课堂教学改革,着重于学有所疑、疑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成,构建有灵魂、有温情、有创意、有深度的教学文化,促进真实教学发生,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上端正好态度、树立好观念、养成好习惯、掌握好方法、取得好效果;认真检视、科学总结各学科学思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方法、成果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教学有法的不懈探索中形成学科教学新模式,在教无定法的融合创新中寻求学科高效教学的新突破。

4.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

加强创客空间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真正嵌入教育教学中,实现现实空间环境和虚拟空间环境教学科研活动的智能化;建立数据统计系统,为教育教学科学分析统计工作提供服务。

(五)以致远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明校园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学校特色建设

特色建设是学校近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将围绕创建“九大”特色校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办学思想、特色办学模式、特色校本课程、特色教育资源。

1.强化师生文明教育,创建文明校园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师生发展为中心,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等方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总结我校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机制,构建志愿者服务体系,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文明观念,提升言行格调,提高校园品位,营造秩序良好、环境优美、学风师风校风优良的校园氛围,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2.丰富致远文化内涵,创建文化校园

继续秉持“为学生储存跑得更远的能量,为教师搭建站得更高的平台”的办学理念,以“幸福教育,和谐家园”为共同愿景,恪守“海纳百川,宁静致远”的校训,传承“尚德惟真”的校风,发扬“励志求索担当”的学校精神,弘扬“爱生乐业,博学善导”的教风和“明德笃行,乐学善思”的学风,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发展性、特色性、可解读、可视化原则,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建构、分层设计、有机衔接、有序推进、继承发展、力行提升的总思路,以提升教职工职业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精神文化引领人、以物质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规范人、以行为文化培养人,使全体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努力建设既有深厚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健康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致远文化。

立足岗位职责,强化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得怎么样”,围绕“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些教育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广泛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标准大讨论,在学思践悟对标笃行中,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打造致远先锋、“照亮学生心灵的德育”和“四有一创”学思课堂等特色品牌,形成富有学校致远教育特色的党建文化、德育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年级文化、处室文化、班组文化,不断丰富提升致远文化的内涵。

3.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以阵地建设美环境、阅读活动浓氛围、家校互动溢书香为主线,点燃读书激情,引导师生家长与好书为友,以读书为时尚,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和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角建设,各单体楼根据师生人数、机动房间、走廊可用空间逐步增设高标准书屋,并随师生阅读需求不断更新增添藏书;办好校园网、电子班牌、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平台、校刊、校报,为师生提供读书交流文化阵地。

围绕世界读书日,举办读书节,精心组织开展以“阅读经典,品味书香”、“阅读悦美,语众不同”为主题的读书征文、诵读、演讲、摄影、书法、绘画等系列活动;举办“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大型图书展览、“好书共读,资源共享”图书拍卖会,为师生家长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支持语文、英语学科率先开展阅读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指导学生组织开好故事会、班会、书评会、演讲会、朗诵会、作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课本剧和小品展演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鼓励各学科探索开展学科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课本阅读、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科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科表达能力。

倡导全体教师在工作中读书、在读书中工作,积极鼓励教师阅读经典名著、教育名著、报刊杂志等,利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支持名师工作室、学科组组织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学科组、书香年级、书香处室、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打牢书香校园建设基础。

4.强化美育熏陶,创建尚美校园

开全开齐开足开好美育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积极探索美育教学和学业水平测试应考策略,加强各学科美育渗透,加大美育特色创建力度,提升美育特色社团水平,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不断丰富艺术节内涵、载体,努力提升师生艺术素养,提升学校影响力美誉度,争创全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

落实“人人会乐器;生生会演唱,班班有歌声”的以音悦校的音乐教育理念,让悦耳悦心的美妙音符、和谐旋律充满整个校园;开展班歌校歌创作及经典歌曲传唱比赛,激励广大师生展现青春励志向上臻美的精神风貌;努力推动和声课堂、感性课堂建设和教学研讨,引领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达到艺术教育应有的深度宽度;以各级艺术展演为载体,建设东营中小学领头羊社团。

确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校之美、美美与共”的美术教育新思路,落实好国家课程要求,强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以市教科院美术项目化课程为引领,加强软硬笔书法课堂教学,加大书法艺术普及广度与深度,提升师生书写水平和艺术素养;加强国画、多种材料、版画等重点社团建设。

加快推进传统文化示范校建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为突破口,加大剪纸艺术、陶艺泥塑生态艺术、古琴与国学弦歌课程建设,带动并加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德育工作、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的深度融合,提升艺术教学物化成果的质量档次。

强调学校大美育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学校广播系统、多媒体系统、电子屏系统等宣传媒介,弘扬主旋律,唱响主旋律,加大校园空间、时间的艺术渗透。

组建教工艺术团,以职工艺术素养提升与兴趣爱好培养相结合,不断提升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情调品味,提高全员美丽校园建设参与度满意度。

加强学校宣传工作,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摄影、微视频等多种渠道,深入挖掘最美师生、先进典型感人事迹,讲好远播美丽实验故事。

5.关注师生身心发展,创建健康校园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体育课教学目标任务,确保体育课3课时/周,学生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天,探索专项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和健身习惯,努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结合运河路校区艺体楼、辽河路校区综合楼建设,合理规划体育功能区,定期举办学校体育节、运动会、学生体质达标竞赛、班级体育活动,搭建比赛平台,力争每个学期班班有比赛、人人有活动。

加强社团辅导员考核管理工作,形成合理有效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社团训练一体化管理,重点打造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社团,达到市内领先、全省一流的竞技能力;积极探索社会力量进校园模式,借力打造特色运动队;重视特长生培养,保证重点高中招生录取比例。

结合市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全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完善体育教师、社团表彰办法,发挥榜样示范、激励带动的作用。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加强学校医务室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预防近视和合理膳食营养知识,定期检查和干预,有效遏制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上升。

大力提倡教职工积极参与校园体育节、运动会及工间运动,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教职工体育锻炼时间和运动项目,创造条件开发普适性、特色化教职工健身项目,定期组织教职工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查体,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

6.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建生态校园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校园进行再规划、再设计、再建设。强化科学管理、生态经营,努力把学校建成布局合理、利用高效、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师生学习、工作、活动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系统。

更加注重以绿色发展引领学校风尚,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到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开展立体绿化、院墙绿化、绿色课堂、资源能源管理等实践探索,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学校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制定建设节约型校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将节约型校园创建情况列入年级、处室、班级考核;加强节能型校园建设宣传,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校园氛围;在校园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维修中,注重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产品,适时更新升级现有节能不达标设施设备;在货物采购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全面落实节能要求。

巩固国际生态学校创建成果,以传播绿色知识、启迪绿色思维、培养绿色品质、树立绿色观念、养成绿色习惯为目的,制定《创建绿色校园实施方案》,开展生态环保宣传、绿色教育课程开发、绿色教室创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节水节电节纸、垃圾分类管理、无烟管理、变废为宝小发明、文明出行、低碳生活等十大绿色行动,积极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节能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湿地学校、海洋意识教育特色学校。

7.拓展多元育人途径,创建开放校园

在空间上,主动打开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院墙”,打开实验室、创客教室及功能室的大门,积极探索组织研学旅行,稳步推进国际合作教育交流,加强学校与社会、社区的融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加强学生之间的广泛合作学习交流,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多样化的学习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在时间上,做到校本课程课时和其它教育教学活动课时设置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阶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学习组织,柔软而弹性地分配时间,改变传统僵硬的时间分配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

在内容上,强调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强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渗透功能,鼓励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统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主体上,鼓励家校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之间、学生之间走向互助型合作与协同型合作学习,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上讲台、家校共建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建立学习共同体,形成开放和谐的人际关系。

8.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创建智慧校园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标准,用3-5年的时间,建成符合我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智慧校园,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依托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围绕学校信息化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及智慧校园服务四个方面,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力争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师生能最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

融合互联网大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资源库,研究智能学习体系和机制建设,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实现普通教室平板教学。

开发和利用智能化校园互动平台、拓宽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渠道,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做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

围绕科技特色学校建设,以项目化教学为引领,开展STEM+教育,形成以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航模和3D创客四个方向为主、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客团队。

变革传统课堂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化需要,大力推进“学思课堂”与“智慧课堂”的融合,提高学生参与度,助推教学质量的提高。

9.全面加强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以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为根本,以日常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训练为重点,以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为关键,以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为保障,努力创建省级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加强学校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维护运营好“东营法治校园”公众号,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意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及责任追究原则,严格检查考核,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建立和完善维护学校稳定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

强化各项治安防范措施,按照“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的总体要求,坚持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抓好学校安全队伍建设,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事项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防范力度。

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的工作体制,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重点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强化隐私保护,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完善学校及各处、室、年级、班、组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工作预案,组建有关工作机构和专门队伍,健全完善学校与公安、应急管理、城管、交通等部门的联动机制,把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避免各类安全责任事件的发生,逐步建立起协调高效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体系。

确保安全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一致,把平安校园建设与校园文明建设、德育、教学、总务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同评价,广泛开展安全文明达标创建活动,坚持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阶段性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任务要求,充分调动各级工作的积极性,形成群策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六、措施保障

1.强化思想保障

科学谋划、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全体师生上下同欲协作奋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去设计和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制度机制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推进学校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强优势、补短板、创特色的奋斗实践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实现学校现代化梦想。

2.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学校党、政、工、团建设,选强配好各级各类组织班子,加强政策理论学习研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强化使命担当,提高学校各项工作谋划、组织、协调、落实能力;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增强办学治校活力,提高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

3.强化队伍保障

研究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方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用足用好上级人才选用和教师选聘政策,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名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强化动力保障

开展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科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成果、改革先锋等系列评选,大力表彰有能力有作为敢争先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不断增强深化改革发展动力,弘扬正风正气,全面推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创新探索。

5.强化制度保障

开展专题座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学深悟透用好上级政策,对促进教师、学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措施优先落实,对涉及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制度适时按程序立改废,使各项制度更具导向性、规范性、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使各类考核评价选优推荐更具激励性和引领作用。

6.强化经费保障

对上级关于名师、高级人才的待遇政策优先落实,对高品质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扩大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项目资金优先保障,对促进学校建设改革发展深度推进、教师发展高位提升及师生社团参与的高端比赛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对教职工业务范围内出版专著、推广先进经验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切实加强学校重点项目重要工作事项落实的物力财力保障。

东营市实验中学

2019年9月10日

上一条:东营市实验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下一条:东营市实验中学校歌--梦想生长的地方

关闭

版权所有:东营市实验中学 Copyright(c)DongYing Experimental Junior School All right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东营市辽河路126号(257091)      mail to dysyzx@dy.shandong.cn     联系电话:0546-8193777     ICP备案号:鲁ICP备16014514号    在线投稿  旧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