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东营市教学研究课题《新课标视域下以形成性评价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组中期调度会在市实验中学召开,会议由市实验中学英语学科主任张树玲主持,市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薄峰莅临指导,评议专家范振东老师、燕景峰老师听取汇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包括课题中期报告、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及问题陈述、学习课例研究论文写作、专家评议与点评等主要议程。
首先,课题组成员赵彦媛老师从理论学习、核心概念、研究问题确认以及课程实施四个方面进行了课题中期报告。在课程实施汇报过程中,赵老师通过学情分析、课程安排、学案导学、个案追踪以及特色作业展示这五个方面,用精确的数据、完整的过程资料,详细地展现了课题组成员们在精心教研备课、耐心追踪个案、用心优化作业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随后,课题负责人魏丽老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开展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陈述,并布置了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方案。魏老师强调,对于新课标和核心概念,课题组成员一定要学习再学习,明确其中的概念含义、内容和要求。在阶段成果展示中,魏老师通过数据分析肯定了课题组成员阅读教学的效果。她指出,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开设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同时,魏老师还表示,课题组还存在理论学习不够、问题设置不够清晰、课件设计简单化等问题,并指出要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认真落实“两人互查制度”和教学设计多元化等整改意见,指导课题组提升下一步行动研究质量。
在理论学习环节,课题组成员方金凤老师领读了课例研究论文《科普说明类整本书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例析》。方老师从选题入手,结合论文框架、如何选择参考资料,向大家讲述如何写论文。方老师结合课例研究论文范例,深度讲解摘要、引言、文本特点和育人价值、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例析、结语各部分的核心内容与内部联系。通过分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课例,向大家诠释如何借助“阅读圈”和“写作圈”,探究设计整本书读写结合活动。

随后,评议专家范振东老师、燕景峰老师对报告进行了提问和评议。范老师首先对个案追踪数量提出了疑问,并建议课题组可增加中测,及时测评反馈,使研究数据更扎实,研究效果更显著。燕老师对课题组成员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建议大家多对核心期刊进行研读、学习,迎难而上,坚持钻研,发挥指挥棒作用。通过读、写、说、唱、演进行多元化输出,更加丰富学生阅读学习形式,丰富课题研究成果。燕老师还指出,希望我们的课外阅读能“走出去”,多去学习优秀的理论指导与实施方法,扩大视野。魏丽老师和赵彦媛老师分别对评议专家所提问题进行答辩,课题组成员对两位评议专家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

市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薄峰出席了本次会议。薄主任对课题组成员所做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成员们通过课题研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促进个人提升的同时,带动学科团队乃至学校发展的整体提升。薄主任还指出,课题研究不能仅仅以结题为目标,而是要探索出一个成功的阅读范式,在英语学科内加以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市实验中学英语学科主任张树玲主持了本次会议,她指出,英语教师不能单纯做“教书匠”,应该要把自己变成“创意大师”,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同时,教师们也要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更智慧、更专业的实践和成长。
课题组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感受到了领导们的殷切期望,吸收了专家们的宝贵意见,积蓄了走得更远的力量,在接下来的行动研究中定当砥砺前行,不负众望,探索出高效实用的英语阅读范式,助力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